遙遠的故鄉064
出差一趟回來,憲銘深深體會古早人說:「生意子歹生」這句話的道理。另外一句話-:「你想害一個人,就叫他去辦雜誌。」出版社雖沒有像雜誌社那麼艱難,但常聽人說:「不吃飯會餓死,不看書不會笨死。」由此可知,搞出版社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像憲銘這麼年輕,一來沒有足夠的出版經驗,二來缺乏資金,再者投入一家原本經營不善的班底,他把創業基金都給了原來的老闆,後續出書就成了問題,這對一個初入行的年輕人來說可是一大考驗,憲銘終究是過不了關的,況且年輕氣盛的他,後來又吃下全部股份,造成慘敗的局面。
這也許就是宿命!如果不是當初黃老闆那三寸不爛之舌的慫恿,如果他遇見的是另外的搭檔,事情就不會那麼糟,最起碼不會失敗得那麼快,死得那麼難看。因為與黃老闆合作後不久,才聽另三位朋友提起,他們正籌備開出版社,原來有四股,後因一位拿不出資金,就變成三股,其中有兩位老師,另一位在出版社服務過,他們計畫出版兒童讀物,還有高工商職的參考書,當時在台南的出版界,是國、高中參考書的王國,有南一、翰林、建立等出版公司,規模很大,他們選擇高工商職參考書及兒童讀物的出版,也算是一條不錯的路,不必雄厚資金與大出版社競爭,二來不同於社會書的冷淡市場,當時社會書在台南也有幾家老字號,如北一、王家、西北、世一、復漢等都是歷史悠久的出版社,這些出版社所出的書大部分是長銷的老出版品,不像北部出版社著重新潮文藝創作,若能培養幾位暢銷作家,即可大發利市,當時有鄭豐喜《汪洋中的破船》,吳祥輝《拒絕聯考的小子》可說是家喻戶曉的暢銷書,如能出到這類書,出版社就發了。
憲銘勉強支撐了一年多,直到次年年底,有一位高中同學小莊當兵回來,小莊畢業於世界新專編採科,身材高瘦,頭腦聰明反應靈活,高中時同學給他取個綽號叫「紅猴」,他也不以為意,整天笑嘻嘻的,憲銘就叫他「逍遙公子」,大概以前他們 都喜歡看武俠小說,憲銘給他取的封號,他很滿意。那年歲暮正值春節前的隆冬,他穿著一件皮大衣,出現在憲銘租賃的出版社門口,讓憲銘很驚喜,他說剛退伍返鄉,從同學那兒得知你的住址,便前來看看老同學。這次的見面老同學聊得很愉快,小莊說退伍了要規劃未來的路如何走,憲銘將他近年來的遭遇據實以告,並說目前的困境,邀小莊共謀對策,小莊允諾會慎重考慮,帶過完年再做決定,小莊離去時,從大一的口袋取出一疊鈔票塞到憲銘手中,憲銘原不接受,小莊笑嘻嘻地說:「退伍前這陣子,帶著阿兵哥,協助開築高速公路,收工後弟兄們無聊,就聚在一起賭撲克牌,手氣超好,這些都是弟兄們孝敬的。」他拍拍大一的兩個口袋說:「你看,就這麼鼓鼓脹脹的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