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秋遣懷 /李憲祈〈本文刊登於中華副刊105.9.5〉
立秋過後,陽光轉為金黃色,空氣中飄散著濃烈的金香氣息,農曆七月剛過,七月國人稱之為吉祥月,我更喜歡以前所稱的教孝月,家家戶戶於七月半中元節普渡拜拜,小時候在鄉下可見鄉人,在自家路口點一盞小燈,意在引領逝去的親人可以找到回家的路,廣義的說更為孤魂野鬼照亮路途。
今年已95高齡的母親,身體還算健朗,數年前雖在我們的安撫下,搬到市區與兒孫同住,但她一直懷念鄉間的閒逸生活。我很汗顏由於工作關係,不能隨時侍奉娘側,所以母親常住三哥家,只有三哥夫婦出遠門,我才排假陪伴母親,而母親最愛回故鄉小住。中元節前夕,她就叼唸著祖宅後院的芒果和龍眼都成熟了,要我載她回去採收,於是我們返鄉小住一晚,姐姐聞訊亦從高雄返鄉陪伴母親,自小與母親共同維護這個家的大姊,平日極為節儉,但給母親買營養品、水果、食物卻相當闊綽,其實三哥夫婦照顧母親非常孝順,家中吃食用品都很豐足。
母親一回到祖宅,就開始整理環境,室內還好,前庭後院雜草叢生,除草雖不粗重,但母親每次一動手,常廢寢忘食,我與大姊一起加入,但都不如母親有耐力,大姊每次都要陪母親返鄉,就是要阻止母親勞動過頭,畢竟她年事已高,過度勞動後有時會感覺不適,大姐總細心關照。我的工作固定夜班,養成晝伏夜出的習慣,若只有我與母親返鄉,我常想去鎮上買素食,但母親都說外面買的不好吃,堅持自己下廚,說我若吃不慣素食,才去買外帶,其實我只是不想讓母親太勞累,母親的廚藝佳,到後院採點野菜、甘薯葉等,大姊也常準備許多素菜料放在冰箱,隨手取來就可做出可口佳餚,哪會吃不慣。入夜後,母親通常要念佛一小時,然後就寢,而夜間卻是我活動旺盛時,取出筆電開始寫作,我因罹患青光眼,視覺神經受損,母親常關心我要保護眼睛,夜裡醒來就催促我早點休息,因為遲睡早上起得晚,起床時母親早已將早餐放在桌上,我常慚愧訕笑,說照顧母親,其實是母親在照顧我。有一次三哥全家出國,我就去三哥家陪母親,母親因環境熟,也都是她在照應我,每跟朋友提到此事,朋友都很羨慕地說:「你好幸福喔!」
今年中元節,與母親返鄉,整理好環境後,母親虔誠地擺香案,以鮮花素果在庭院拜拜,口中唸唸有詞,讓我回憶起小時候,這時節正值水果熟黃稻花香,自家種的芒果、龍眼、酪梨等都可採來當祭品,而大哥、二哥則會去溪畔、稻田釣青蛙,或到白水溪築堤留一缺口放置竹籠,魚蝦只能進不能出,通常經一段時間,竹籠裡就有許多水生動物,甚至曾捕到水蛇;青蛙放入有濕土的甕中,魚蝦養在水缸裡,到了農曆七月半,自家養的雞鴨肥了,這些都成了供桌上的祭品,母親還會跟伯母嬸嬸們用推磨輾糯米漿,蒸鹹稞、發稞,盛況僅次於過年,如今母親茹素已二十餘載,現僅用鮮花水果祭拜,而大哥與二哥也已離世多年,我看著供桌上簡單的祭品,心想他們會回來嗎?母親慈祥正色合十道:「南無阿彌陀佛,善哉!善哉!」